西安市科技路33号高新国际商务中心17层1702室(710075)
Fax:029-88337055

中智党建——正文

首页 >> 中智党建 >> 中智党建——正文

中智新闻

首页 > 中智党建 > 党员之家

陈独秀生平简介

来源: |发布时间:2012年11月19日 |浏览:

        陈独秀(1879--1942年),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,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。原名庆同,字仲甫。安徽怀宁(今属安庆市)人。
  早年留学日本。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,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。1915年创办《新青年》杂志,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。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。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《每周评论》,提倡新文化,宣传马克思主义,是五•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。1920年,在共产国际帮助下,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,进行建党活动。1921年7月,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被缺席推选为中央局书记。后被选为中共第二、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,第四、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。
  在1925年到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中,由于反对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,多次受到共产国际领导层的打压。1927年大革命失败,共产国际领导层(以斯大林和布哈林为首)把全部责任推卸在它的中国支部——中共的头上,陈独秀被指责犯了“右倾投降主义”错误,在1927年八•七会议上撤销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。
  其后,陈独秀开始接受国际托洛茨基派的观点,要求中共中央接受托派路线,即反对斯大林主义左倾暴动路线,同时也反对盲目向农村发展力量。主张以国民会议为中心,从民权民主斗争开始重新聚集力量。1929年11月,陈独秀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。
  12月,与彭述之等81人发表《我们的政治意见书》,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主义领导层。同时,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“无产者社”,出版《无产者》刊物,宣传托派观点。
  1932年10月,陈独秀因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,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,判刑后囚禁于南京。在狱中,曾拒绝国民党高级代表的劝降和诱惑。直至抗战爆发后,于1937年8月出狱。在武汉、重庆等地积极参加抗日活动。1938年,被王明、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,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。晚年陈独秀最终的立场是主张无产阶级专政,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则上。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,生活拮据,但拒不接受国民党的汇款。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逝世。他的墓位于安庆市北郊十里乡叶家冲月形山麓。墓碑上只有“陈独秀之墓”五个字。尽管无任何说明和评价的文字,但陈独秀早年在新文化运动和建党之初的突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。
  摘自中国网

公司地址:西安市科技路33号高新国际商务中心17层1702室 邮编:710075
总机:029-88337766 传真:029-88337055
版权所有: 中智西安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陕ICP备12000797号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355号